中天华夏研发管理咨询

测试:持续成长的产品和服务

作者: admin

摘要: 谈到开发产品,我们都会看到有一个交付的设计,包括代码、硬件电路图设计、PCB设计、外观设计等。工厂根据这些设计生产出可以直接给客户使用的产品;谈到测试的时候,只会认为它是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一项工作,每个产品的开发过程,都是一样的测试。

       谈到开发产品,我们都会看到有一个交付的设计,包括代码、硬件电路图设计、PCB设计、外观设计等。工厂根据这些设计生产出可以直接给客户使用的产品;谈到测试的时候,只会认为它是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一项工作,每个产品的开发过程,都是一样的测试。对于测试的交付,认为测试用例和最终的测试报告就是全部了,大不了,加上测试过程中发现的缺陷。
       同时,每家企业都会要求测试在每个项目都做到尽可能好,尽可能将所有的缺陷都找出来,不会像产品那样,设立有产品路标,可以这个版本交付一些功能,而下个版本再交付其他功能。这也就是说,企业一般会要求测试从一开始就必须提供最好的质量,并自始至终维持最好。实际上,面对复杂的产品,对大多数测试团队来说,这是无论他们怎么努力都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我们往往会看到,产品在经过多轮测试之后,缺陷还是会存在,导致最终交货时间已经一拖再拖,到最后没办法,只好在质量上让步进行交付。
       可能有人会问:“难道,测试不是找个好的团队,就可以做到最好吗?”
       《孙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同理,在产品开发中,将产品质量寄托在测试最后的把关上是不妥当的,即使你找到很好的测试工程师,也不能保证绝对完美无瑕的产品质量。做产品,把产品质量完全“托付”给测试,让测试去发现问题,最终做到缺陷找无可找,再交付给客户,这是“攻城”的做法。产品质量完全由测试工程师的能力和责任心来保证,将测试工程师放在一个只能拼细心的艰难境地上,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你找了很优秀的测试工程师,支付了不菲的报酬,看到他们的拼搏努力非常感动,然后,得到一个质量一般的,甚至有瑕疵的产品。这并不是谁的过错,只是一开始将质量依赖于测试之上,就已然是将自己放在了必然失败的环境中。
       当然,也有些企业的流程定义得很完善,产品质量保证活动从一开始就投入了,那这下子应该不会掉进注定失败的陷阱了吧?是的,从源头处开始进行质量保证活动,会极大地提高获得高质量产品的概率。因为测试有个特点,就是在产品还不是很复杂的时候去提高它的质量,最终就容易获得高质量的产品。若再辅之以质量度量等手段,来发现产品各模块之间质量的参差,并调整测试力量有针对性地深入测试缺陷率高的模块,会更有效地发挥测试的作用。
       但是,很多企业在有完善的流程时,同样还是会被产品质量折磨得痛苦不堪。原因有很多,一是有流程、执行差。毕竟开发人员的任务也挺重的,让他们在开发产品特性之余,还要测试自己开发的代码,会增加工作量,在没有监管或者监管认为自测试不重要的时候,这种靠自觉的质量保证活动就会流于形式。更重要的是,不少企业在开发产品时图新、图颠覆性,极大增加了产品的不确定性,再加上市场机会窗的压力,要求项目组尽快出产品,整个项目从一开始就处于赶工的状态,这样还是回到不断出版本,不断测试,缺陷依旧不收敛的状态。
       要改变这种状态,需创造一个易于胜利的条件。在IPD流程中,会对产品需求进行有效的管理,以控制产品开发时新技术和新模块的引入量,让一个产品开发过程中重用的比例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这样新技术和新模块带来的风险就少了。重用模块的质量一般来说都是可以得到保证的,毕竟这些模块经历了那么多的测试验证,易于发现的问题都已经被解决了。在项目的测试过程中,这些模块可以只做回归测试,测试力量就可以更集中地投入到新开发的模块中,这样项目的测试投入就变得很充裕,自然就可以测试得更细致深入,更好地保证质量了。而且,需求管理和控制减少了高风险的模块,降低系统的复杂度,从根本上提高了项目成功的机会。这是“伐交”的做法。
       那么,什么是“伐谋”的方法呢?打仗的时候军队不能总是小米加步枪,为了胜利,一个国家会努力提高军队的装备水平,会参考各国的战例,做各种军事演习,让自己的军队适应新情况,提高战略、战术水平,做到开战时有备而来,保证自己有必胜的条件再和敌国开战,甚至让敌国知难而退,避免战火。测试也一样,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为提高产品质量做各种各样的前期工作。
       首先,案例库是必须有的,它相当于国家的武器库,不能等要打仗了,才临时开动兵工厂。案例库保证了重用的这些功能有相应的测试用例去检查。同时,很多企业也会做自动测试,通过自动测试将测试的速度提高,这就相当于建设机械化部队了。
       其次,需要让测试具备看清楚产品质量状况和缺陷分布的千里眼。在企业内部开展产品质量分析活动,对缺陷进行度量和统计分析,是让自己具备千里眼的手段。在这个基础上开展根因分析等缺陷预防活动,就能更好地减少缺陷的发生。
       最后,战争归根到底是由人来决定胜负的,不能忽视了测试工程师的培养。通过流程学习和审计,让工程师们学会规范的工作方法,和别的团队协同工作;通过产品知识的学习,以及典型缺陷发现过程的经验共享,提高测试工程师发现缺陷的能力。各家企业还有很多自己独创的提高队伍水平的做法,这些手段,都对产品质量的保证起到了关键作用。
       产品质量保证不是一时一地的活动,它是一个逐渐积累提高的过程,通过每个项目的锻炼,以及成果的归档重用,测试团队会具备越来越好的条件和能力,让企业在开发产品时,再也不用担心掉到不断重复测试的陷阱中。

CopyRight ©2018-2022
深圳中天华夏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59297号

150 1376 9565

深圳市南山区科兴科学园B3栋

中天华夏咨询

研发管理在线培训

研发管理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