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华夏研发管理咨询

向死而生--让创新型产品加速死亡的10种方法

作者: admin

摘要: 曾经,我问我的一位好朋友--某创业工场的创始人兼创业导师,“想要一个创新型产品/创业型公司死亡,成功率最高的方法是什么?”他的回答是什么,各位可以猜猜看--他说:“什么都不用做,静静地看着他们瞎折腾。一年半以后有90%以上的几率会死掉。”

       曾经,我问我的一位好朋友--某创业工场的创始人兼创业导师,“想要一个创新型产品/创业型公司死亡,成功率最高的方法是什么?”他的回答是什么,各位可以猜猜看--他说:“什么都不用做,静静地看着他们瞎折腾。一年半以后有90%以上的几率会死掉。”

       他的回答很残酷,但其实这还是一个保守的、偏正能量导向的估计--有报道说,99%的创业公司都熬不过第一年。

       所以,我们悲观一点儿、负能量稍多一些地说,对于绝大多数创业型企业/创新性产品而言,“死亡”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高悬在人们的头顶之上。那么,如何做到向死而生,如何在绝望中看到一线生机寻找到希望,如何从失败中汲取教训走向成功,必然成为创业者们时时刻刻都在思考的问题。

       文学作品《安娜.卡列宁娜》里说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然而,对于产品研发而言,这句话应该反着说:“成功的产品各有各的成功:有的是因为模式,有的是靠技术,有的是因为营销,有的或许什么都不为就是因为时机比较好,然而失败的产品总是类似的。”于是就有了以下--创新型产品“搞垮一个是一个”之10大“锦囊妙计”。

第一种死法:搞“创新”,却违背了本行业的基本原则,死无葬身之地……

       任何一个产品无论新旧,必须要符合本行业的基本原则,比如“消费频次”的问题,比如“定价策略”的问题。如果违背了本行业的基本原则,那么“创新”就成了“标新立异”。
 
       举例:某珠宝商看到别人都在搞“互联网+”,于是按捺不住也要搞珠宝奢侈品的“在线销售”。这就违背了奢侈品行业的基本原则,即:目标客户在购买时的“仪式感”体验。

第二种死法:不赚钱、不盈利,死不足惜……

       一切不以赚钱为目的的创业都是耍流氓!任何产品在规划之初就要想清楚自己的“盈利模式”。否则,想尽一切办法挖空心思地争取投入、投入、再投入,烧钱、烧钱、再烧钱,最后的结果只会是挖个坑把自己埋起来。
老一辈企业家艰苦“创收”的精神,即使在新潮流下也是值得提倡的。

第三种死法:规划出的产品与政策对着干,死于非命……

       曾经有客户开发出在线英语教育产品,针对的目标客户是3~6周岁的幼儿,打算以幼儿园为渠道推广产品。可惜,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公立幼儿园里并不允许开设学前的英语课程。于是,产品规划的目标客户有一半以上其实是不存在的。

       关于这点,估计有朋友会拿滴滴、快的来举例反驳,呵呵……其实你仔细看看,滴滴快的们并非是与政策“对着干”,而是“绕着干”。关于这个话题的内容太丰富了,足够我们重新再开一篇文章讨论。

第四种死法:BAT大佬们已经侵袭浸润的行业领域,就不用去了。否则就死于太倔强了……

       BAT大佬们一不缺钱、二不缺人、三还不缺“脑残粉”水准的市场和渠道。烧钱咱比不了、夯人咱夯不起、拓展市场渠道的速度还没有人家快,那就不用去自寻死路了。

第五种死法:团队不靠谱,死不瞑目……

       老板没有乔布斯的水平,却养成了乔布斯的脾气,一味地要求“产品要精雕细琢”、“要发扬偏执执着的工匠精神”;产品经理没有张小龙的水平,却老是模仿张小龙的讲话风格、言必称“贪嗔痴”,但对于本产品的技术架构、技术瓶颈和/或技术特长却懒于(或是羞于)了如指掌……这些都是“不靠谱”团队的基本特征。

第六种死法:一味模仿现有产品,在模仿中迷失自我,在模仿中不接地气,在模仿中死于安乐……

       只要是跟人打交道的产品,目标客户就会要求产品要交互便捷、感染力强、体验好,市场要求产品有精准的目标客户和专注的研发能力,所以任何一个产品都是经历了许多次迭代之后才成功的。如果一味地模仿,只能是学到了“型”而学不到“魂”,在模仿的过程中没有形成自己的“一招鲜”,其结果只能是死路一条。

第七种死法:疏于产品和技术管理,死有余辜……

       有一种说法我非常不同意--“创业型公司/创新型产品就不需要管理、只要让他们野蛮生长就好”。我认为,合理有效的产品和技术管理是任何规模的企业在任何阶段的必需品。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做法,小公司有小公司的做法。老产品有老产品的做法,新产品肯定也有新产品的做法。但是,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合理有效的产品与技术管理 ”一定是如下四个要素的组合:方法、流程、工具和平台。

第八种死法:盲目扩张,生得重于泰山、死得轻于鸿毛……

       笔者生活在上海,在投资人圈子里流行这样一个说法:在上海地铁的1号线或者2号线大打广告的产品坚决不能投,意即:产品在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之前就搞盲目扩张,产品团队在没有学会如何小心地赚钱之前就已经学会了如何土豪地花钱,这都是不被看好的行为。

第九种死法:在自嗨出来的市场/目标客户群中玩得很嗨,娱乐至死……

       如果产品在规划之初没有进行细致的市场调研,目标客户群体主要是靠想象出来的,这种“空中楼阁”式的产品塌掉是分分钟的事情。

第十种死法:也是最绚烂的死法,产品团队过于厚重的使命感,立志颠覆全行业、立志重塑产业链、立志死得其所流芳百世……

       您知道手机上的“多点触控”操作,最早是哪个公司发明的吗?您知道手机 “应用商店”的概念,最早是哪个公司提出来的吗?那么,手机砸核桃哪家强,这您总知道吧?

       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是一样:N公司……那么,为什么N公司的“应用商店”没有做起来、反而成全了A公司呢?

       在产品研发领域有一个著名的定理:领先一步是先进、领先两步是先烈。过于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其颠覆性如果超过了人们的普遍认知,那么就会走到事情的反面:人们会对其产生惶恐。

       总之,开发创新型产品是一件九死一生的事情,需要视死如归的精神。我们可以失望,但不能绝望;我们接受失败,但绝不接受失范儿。它需要产品团队里的每一位成员,无论产品经理还是普通开发人员,每天都得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的产品开发已经失败、公司决定不得不Cancel掉、今天就是团队一起工作的最后一天,那么我都要做些什么?

       好了,这个话题有些沉重,我们讨论了各种各样的“死法”。那么,怎样让产品活得更潇洒更轻松更炫丽呢?且听下回分解。

CopyRight ©2018-2022
深圳中天华夏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59297号

150 1376 9565

深圳市南山区科兴科学园B3栋

中天华夏咨询

研发管理在线培训

研发管理在线